随着2月12日农历新年的临近,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在1月28日正式启动。在长达40天的「春运」期间,通常会有数亿人为了与家人团聚,加入到这场全国性的大迁移中。但因为最近,新冠疫情在中国多地反弹,当局担心这将导致去年大规模爆发的局面重现, 出台一些列政策,或限制或鼓励人们减少出行,倡导就地过年。很多民众也陷入是走还是留的纠结中。
数日来, 每天新增逾100病例数对其他很多国家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这一波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的疫情关联病例数已超过千人,多个城镇被封锁并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BBC与几名在城市工作或学习的中国民众了解了之后发现,当中一些人因担心疫情升级,回乡后无法按时回来复工而决定不回乡;但也有人表示虽然要做多次核酸检测,但一年幸苦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在春节回乡和家人团圆。
中国国务院在上周发布通知,规定所有需要返回农村的人员必须持有7天以内进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返回家中后还需要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即不允许参加集会,并需要每日汇报自己的体温。除此之外,还要在回乡后分别做两次核酸检测。
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政策,要求公务员和国企雇员留在居住地过春节,还公布了发放消费券、增加城市落户积分等鼓励措施,号召民众留在当地过年。 据新华社报道,迄今为止,已有29个省份公开呼吁外地打工人员「就地过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北京街头,很多地方都悬挂有「非必要不离京」的宣传标语。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为落实这项政策,不少地方甚至祭出用电优惠,鼓励企业春节正常开工生产。
许多城市也开始用补贴、消费券、手机话费和旅游景点免费等激励手段来说服外来务工人员留下来。 在中部的安徽省合肥市,当局宣布将为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工作红包」。非当地户籍并缴纳社保的人员每人可获得1000元(约合155美元)的现金。
东部的上海宣布给留下过年的打工者送去礼包,包括手机话费和点心等。浙江宁波宣布多个景区在春节期间免费向外地打工者开放。 江苏苏州则表示,留在当地过年的外地籍企业职工可以在申请积分落户时加15分,这意味着留下来的外地务工人员更容易获得苏州户口。
中国民航局宣布,购买春节期间机票的旅客,均可免费退票或至少一次改签。 从海外入境的旅客将面临更严格的限制。包括北京等大城市已宣布把海外回国的旅客集中隔离时长从14天延长至21天。
中国的「春运」被称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今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的第一个春运,据中国交通运输部估计,今年春运期间,预计客流量将达到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要下降超过40%,但预计将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有分析认为,就地过年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拖累春节消费。
在疫情影响与官方宣导在地过年之下,今年中国春运的返乡人潮比预期显得冷清,陆媒报导,春运首日国内航班过半取消,部分航线乏人问津,票价最低一折。此外不少铁路班次停运,有些路线取消班次数达3成。
根据第一财经报导,大约52%国内航班宣布取消,同时,由于供过于求,多地的返乡机票价格都呈现「跳水」的情况,包含北京到重庆、上海到广州等航线,价格降幅超过60% ;北京到三亚、上海到成都的特定时段机票,甚至出现接近1折的折扣。
报导引述航空业者的观察指,受到中国国内与国际疫情变化态势影响,今年春运呈现「时间跨度更长」、「出行高峰放缓」、「旅客出行需求分散」的特点,春运时间跨度预计从往年40天左右拉长至60天。据初步预测,今年春运民航旅客运输量将低于去年。至于铁路方面,受客流减少影响,春运期间部分列车已停运。
中国经营报引述国铁集团相关人士透露,为了配合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防控工作,铁路部门采取措施将部分列车停运。而且在入口处,志愿者都高举着「请戴好口罩」的提示牌。每一位进站旅客,都必须过「三必查」,即戴口罩、测体温和健康码。车站也对设施、环境每日消杀,不留死角。车站设置临时隔离点,规范了发热病人处置流程。
另一方面,除了呼吁民众不要返乡,中国当局还在加紧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去年年底,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国药集团旗下的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这是中国首个正式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
当局还宣布将「全民免费接种」。国家卫健委官员表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500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中国计划在春节假期前为5000万人接种国产疫苗,在今年春季将为更多人群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