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03-79543106
  • ·
  • WhatsApp: 018-2106106

这场选举是马哈迪的一场硬战。这一年,大马经济低迷,人心思变,之前更发生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

当时世界经济不景气,原产品价格暴跌,许多公司被清盘,裁员,国内失业人数剧增。大马的1985年和1986年经济成长率是负1%和1.2%。

此外,还有土著金融丑闻、默马里事件、宗教狂热分子发动攻击、马华粱陈党争、新泛电事件,以及合作社丑闻等,让国阵面对严峻考验。时任副首相慕沙希淡请辞,也让马哈迪失去一名重要副手。

国阵的得票率比上届少4.6%,议席不减反增,因为国阵通过选区重划保持优势,加上乡区马来选民全力支持巫统,让巫统保持漂亮的战绩。这也抵消马华和民政在华人选区流失大量选票的冲击。

华团民权委员会首次提出“两线制”概念,以促进大马民主制度走向更健全发展。

1986年大选华裔选区大吹反风,这与马华发生的粱陈党争有关。时任马华总会长李三春在1982年大选后,突然在隔年辞职隐退,辞去总会长和国会议员,结果爆发长达22个月的粱陈党争,重创马华。

1986年大选另一个焦点是行动党秘书长林吉祥,他把马六甲市区国席让给首次上阵的儿子林冠英,自己北上槟城,在丹绒国席挑战许子根,期望带动槟城选情,这是著名的“丹绒一役”。

林吉祥挑战许子根,在当时被视为硬战。许子根是1982年以华教四君子的姿态进入政坛,他的华教光环尚未退散,获得许多华团和董教总人士支持。不过,一些华团以过度激烈和过火方式,全力支持许子根,反而令选民反感。林吉祥最终击败许子根,并且拿下甘榜哥南州议席,一箭双雕。

行动党在槟城取得辉煌成绩,在槟城11个国席当中,拿下6席;在30个州议席当中,赢得10席。这也让行动党对槟州充满信心,准备发动更强大攻势。

历届大选回顾

【第11届:2004年】阿都拉新首相效应 火箭退出替阵

马哈迪因烈火莫熄事件导致马来选票大量遭受打击,他在2003年10月退位,并由阿都拉接任。阿都拉任后,提出了清廉施政、透明、加强公共行政效率等诉求。他在接棒后短短4个月举行大选,以中庸、开明 及“好好先生”印象,凸显新首相效应,让国阵以狂风扫落叶姿态,拿下91%的国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