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收听 Tune in now!

中国教育部最近表示为了防止中国男性青少年变得「女性化」,将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这则新闻在中国社交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网友批评该政策是性别歧视,但也有人表示,中国的男明星也要承担部分责任。性别议题和性别气质的讨论在中国炸开了锅。

中国教育部上周发布了他们野心勃勃的计划, 当局计划尽快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措施包括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凖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等。

这种体格壮硕强壮就等同阳刚之气的传统观念,出现在今时今日的社会还是令人匪夷所思。根据中国改革后的规定,除少数获得豁免的学生外,如果学生不能体质健康合格标凖,就无法获得毕业证书。这在中国是一个决定性的措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虽然在中国的一半的中小学都有开设体育课,但很多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将体育课视为「副科」。

其实中国教育部要展开拳脚对男生培养「阳刚之气」的政策是有迹可循的,就在去年5月,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说,中国许多年轻男性变得「柔弱、自卑、胆怯」,还有追求偶像明星「小鲜肉」的形象。他当时更表示说,中国年轻男性中有一种「女性气质化」的趋势,除非进行「有效治理」,否则「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性别气质上纲上线到民族的生存发展,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其实这位政协常委斯泽夫,也同时是国企董事长,所以也应该算是中国的社会意见领袖。他认为: 教育环境也是让男生变得阴柔的部分原因,他说,大多数中国男孩是由他们的母亲或祖母抚养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也多半是女性。他还指出,很多影视剧里「奶油小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许多孩子「不想当『战斗英雄』」。他建议,学校应该在确保中国年轻人获得均衡的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国教育部的「培养阳刚之气」的政策引发争议后,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出来「灭火」,央视的评论说: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应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 「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才是最该被关注的,」。虽然该计划受到了舆论的阻力,但在中国对于「小鲜肉」和「娘炮」的指责并不是新鲜事。一些人将电视和电影中五官精致、眉清目秀的男性偶像视为罪魁祸首。

最近在Netflix上热播的阴阳师的造型就是五官精致眉清目秀的最佳例子, 男子团体R1SE和NINE PERCENT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许多K-pop明星也被认为「太清秀」以及「不够阳刚」 。 2018年9月,当教育部和中国央视要求全国中小学生观看一档名为《开学第一课》的节目后,受到了潮水般的批评。其实就是因为节目中出现了几名所谓「小鲜肉」歌手,很多观众当时就指责说「少年娘则中国娘」。

台湾世新大学性别研究所副教授伍维婷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的时候表示,中国教育部官员不应把“性别气质”跟“生理性别”画上等号。当全球趋向任何一个小孩都值得被尊重、鼓励时,中国教育部却要由上而下强化青年所谓“阳刚气质”,可能助长性歧视导致的校园霸凌。伍维婷说:“这种霸凌才是中国教育部要去面对,而不是带头鼓吹刻板印象,鼓吹非常伤害小孩的言论。”

伍维婷分析,中国这几年同志团体诉求声浪愈来愈被看到,以及BL剧(同性恋题材)引起年轻人喜欢,促使性别议题台面化。即便在习近平政权对网路强力打压下,仍可见非常多中国网民为台湾同性婚姻立法感到高兴,中国同志团体也开始动员各地支持者寄信给全国人大,诉求推动中国性别平权法案。

Ad Container

相关节目 | Explore Related Podcasts